走出當前國家糧食安全困境
- 分類:公司新聞
- 發布時間:2021-01-20 10:35
走出當前國家糧食安全困境
- 分類:公司新聞
- 發布時間:2021-01-20
一定時期內國家糧食安全狀況主要取決于國內糧食生產能力、庫存水平和進口能力。當前,我國糧食生產能力顯著高于居民糧食消費需要,多余的糧食要深加工來消化;每年節余的稻谷、小麥和玉米等主糧的庫存水平不斷地創歷史新高;國際糧食市場供給過剩而我國外匯儲備充裕,國際糧食市場價格明顯低于國內使糧食進口壓力加大。既然如此,為什么國家仍然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2015年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?
回顧改革以來我國糧食安全形勢的變化,不難發現每當我國糧食供給相對較多時極容易出現松懈情緒。20世紀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后期全國各地普遍出現賣糧難,農民不得不斷地調減糧食生產,結果相繼出現了糧食生產徘徊和減產,糧食市場供應緊張,局部地區甚至出現“搶糧”。人們把這種情形稱之為糧食周期。每次糧食形勢好的時期,往往也“孕育”著糧食緊張的后果。消除糧食周期的不利影響,就要求我們始終重視糧食工作。
目前,我國糧食的實際供給能力基本可以抗擊任何風險,包括國內糧食生產災害風險和市場風險、國際市場劇烈波動的風險。但是,這并不意味著我國糧食供給可以永久地抗擊各種累積性風險。
近幾年,我國局部地區雖然曾出現比較嚴重的自然災害,但是全局自然災害相對較輕。除了“政策好”和“人努力”外,“天幫忙”對我國糧食連續增產也不可或缺。我國糧食生產仍然要靠天吃飯。自然災害對糧食生產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。同樣的糧食種植面積,在災害輕時糧食產量相對較高,而在災害重時糧食產量則相對較低。我們不能過高指望年年靠天幫忙。
國際糧食市場價格長期低迷對國內糧食安全的沖擊風險不可忽視。從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起,世界糧食市場價格經歷了長達大約30年的低迷時期。一些農業競爭力不足的國家以為國內生產糧食自給得不償失,就放任國內糧食生產能力的削弱。到2008年時,國際糧食市場價格突然出現暴漲,很多國家禁止糧食出口,全球很多國家出現糧荒。
推薦資訊
-
走出當前國家糧食安全困境
一定時期內國家糧食安全狀況主要取決于國內糧食生產能力、庫存水平和進口能力。 - 湖北農業眾籌漸成氣候專家提醒風險尚存 2021-01-20
- 糧倉黑龍江失語:“大豆之鄉”農民不種豆陷困境 2021-01-20
- 公主嶺:玉米收購仍遭遇“地趴糧” 2021-01-20
- 2014年全國綠色食品發展態勢良好 2021-01-15
- 我國食用植物油市場不斷發展,行業迎來政策契機 2021-01-15
在線留言